作為最早在內地打開市場的澳門食品企業,十月初五餅家年銷售額已達3億,其手信已出口北美、歐洲等,在食品安全和品質上,董事長劉藝良有自己的堅持。

他是澳門商界的傳奇人物,涉及眾多行業領域,卻對澳門手信食品情有獨鐘。改革開放後,他選擇到內地設廠,通過粵澳合作,打開產品生產銷售管道,將公司打造成國內銷量最大的澳門手信食品企業。他是澳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十月初五餅家(澳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藝良。

在第2018-07-28期《風雲粵商》節目中,劉藝良分享了自己做食品企業的初衷,以及從商幾十載的卓識遠見和不同尋常的管理經驗。

記者:為什麼餅業叫“十月初五”?

劉藝良:遊客可能現在很少去十月初五這條街。這條是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原來叫泗孟街,現在叫十月初五街,是因為裏面也隱含了東西方文化。當年為了紀念在歐洲第一個推翻獨裁統治,就選擇了這條街作為10月5日街。但是考慮到澳門是中國人居住的地方,所以以中國的文化來講,就用農曆(命名),所以翻譯成中文:十月初五。

記者選擇做澳門手信的食品產業的初衷是什麼,為什麼從澳門跑來內地做實體業,整個產品的銷售思路又是怎樣的?

劉藝良:首先我喜歡吃,也很喜歡澳門的手信業。現在澳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意味著澳門食品是非常豐富,也是多種多類的。但是在澳門開廠做企業,人力資源的成本很高,所以需要跟內地加強合作。江門是廣東的一個僑鄉,也是我們很喜歡到的地方。當時江門跟澳門的交通很不便利,但是我對國家、對整個基礎設施建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現在看來,願望實現了。粵澳合作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和環境。

我們其實就是利用了澳門是自由港的定位,並看好內地的整個市場,通過內地把中國製造出口到全世界。所以現在十月初五做得好與不好,不只是關乎澳門的品牌是否受損,也是關乎江門的品牌是否受損。

作為最早在內地打開市場的澳門食品企業,我們進入內地投資建廠第一年就成功打開銷路,實現200萬銷售額。目前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生產基地,年產量可達72萬箱,銷售額達3億元。正在建設的三期工廠,投入生產後總銷售每年可增加5億元。

在如何發展好十月初五餅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質量優先,食品安全第一,食品安全作為食品企業首要條件,是一個食品企業的生命力,不僅食品源頭、材料供應商的選擇也很重要,我們整個團隊都堅守“哪怕成本要高,甚至要虧,還是要保證消費者的利益”。另外,在整個企業發展過程中,確實需要不斷傳承,還要創新,但是創新是要在在十月初五這個優良傳統基礎上創新,所以必須要產品研發,需要對設備進行研發,我們強調產學研合作,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是不夠的,還要利用有品牌、有信譽、有能力也有專利的研發機構和品牌大學等社會資源合作,加強雙方合作,自己研發出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大大降低成本,提升產能,也大大減輕人力資源市場上的負擔。

那我想說自己是怎麼去發展一個企業,用自己的話說就是“三心兩意”,意思是首先要有信心,有信心才會去投資一個專案,有了信心就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如果出現各種各樣想像不到的困難和問題就要有決心去改變它,有決心去克服它,但是舊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所以要有恆心,對年輕人來說貴在堅持兩個字,對於跟合作者來說,我們都要有誠心,所以要有誠意,但不可以大意。

談到這裡,我想說,因為我們現在改革開放已經40年,現在粵港澳已經融合了,那麼新的環境,新的趨勢也到來了,新的機遇也到來了,也面臨著各種挑戰,那其中的一個機遇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也是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很好的合作機遇,但是也要解決一些難題,所以要利用好就要突破,那其中我很重視的一個是創新通關模式,可解決好我們粵港澳,特別是大灣區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方面的問題,那創新通關模式就是兩地一檢或者是合作查閱一次放行。機遇就在面前,大家不要放過,大家共同地去把握好,為自己的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記者您是如何打開國際市場?

劉藝良: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品質。我們要用澳門的品牌、手工藝,結合內地豐厚的人力資源跟人才,把握好產品的品質,絕對控制好食品安全,在這方面給國外信心。另外,我們通過很多代理商、經銷商,包括銷售團隊。專業化銷售團隊有銷售管道,有市場,有經驗,有客戶,可以把我們的品牌打到國際市場。所以,一方面首先要保證食品的品質,保證品質才能給全市場信心。有了信心之後,再鋪好管道,打開全球的銷路。

觀眾:在當前去杠杆背景下,企業如何面對資金困境?

劉藝良:現在的環境,確實給我們做實業的帶來一種衝擊。這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影響。但是民以食為天,最重要的是我的食品能不能迎合廣大消費者。另外,我也希望,如果能研發多一個必吃品,不只是點心、烘培類,而是能夠作為充饑食品,這就會對企業有幫助。這種產品不管在任何環境下,對消費者來說,還是會受追捧的,那我的企業就有發展、有生存的空間。

觀眾: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劉藝良:作為人大代表,我也是非常關注老百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高要求。一方面,食品安全從國家層面、從立法的層面去進一步的完善食品安全法。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從中央到地方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而且是痛下決心,其實現在的法律已經非常完善。所以法律完善之後,管理上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那麼接著就是要執行到位,再到了企業,就是自律。自律也是非常重要。全國那麼多大大小小的企業,監管部門怎麼顧得來,所以自律很重要。最後就是監督要到位,我們要監督,不只是靠法律、政府跟企業,還要靠消費者共同去監督,做到食品安全需要方方面面,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共同做好。

觀眾:食品企業如何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

劉藝良:自從開工廠以後,以前重視的是傳統的銷售模式,要麼通過直營店、要麼通過經銷商、代理商直接到各大超級市場,或者是門店、大型的商場裏,包括機場等。現在隨著現代消費模式跟銷售模式的改變,網購成為很多年輕人喜歡的銷售模式,我們也需要適應。所以現在網購的市場比例在我們銷售產品比例越來越高。

同時,大家都在隨波逐流時,我們傳統的實體、傳統的銷售模式,如超級市場、直營店等,也是很多現在上了年齡的人群喜歡的,他們就要看到實體。那我們是不是考慮要守住,而且做強做大。傳統市場確實是有其必要性,自己的主要戰場也是不能丟的,但除了傳統的管理模式,也要考慮新的市場,新的消費群體。這個時候,不能閉門去想、去設計,要迎合得到這個消費群體,你就不如直接請他們到廠裏面去工作,或者是到管理團隊去。這些人怎麼選,確實是我們要研究的,同時,也可以吸收新鮮的血液到企業中來。

 

完整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第20180728期 TVS1 廣東經濟科教頻道《風雲粵商》:內地設廠 為澳門手信食品打開新天地——澳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十月初五餅家(澳門)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藝良專訪  http://www.iqiyi.com/v_19rqycjuy4.html?vfm=2008_aldbd

其它新聞
时代呼唤「新生」| 澳门产业区块链协会正式成立 劉藝良:發揮優勢助力雙循環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確保長治久安 劉藝良等澳區人代倡恢復自由行網簽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和統會會長劉藝良:民族復興前景光明 電競總會訪歐陽瑜 劉智龍副會長參與會面 澳门全国人大代表赴河北省视察 澳门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应邀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市民日報》整版報道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澳門青年聯合會副會長劉智龍談創業之道 劉智龍副團長等澳門社團青年骨幹粵東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