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8日上午,在汕头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汕头市政协港澳委员刘智龙作为发言代表,提出了在新时代要做好“侨”文章,丰富新时代侨文化内涵等建议。
作为一名85后,刘智龙长期致力于侨界工作,目前是澳门潮汕青年协会理事长。去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刘智龙只能以线上的形式参会,随着今年疫情形势好转,他得以如期来到汕头参加两会。
今年,刘智龙带来了《关于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的建议》,他认为,汕头作为著名侨乡,在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交往,增强对祖国向心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需要多途径多形式促进港澳青年一代与内地的交往交流。
他建议扩大汕头高校招收港澳生的规模,鼓励汕头高校与港澳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同时,特区政府要将青年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投入更多资源,这需要包括教育、民政、政制及内地事务及出入境等部门密切配合。
此外,刘智龙还提出可充分利用汕头红色文化,开展能吸引港澳青少年愿意参与的以汕头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情景式、体验式的教育活动,把潮汕红色革命文化中最深刻、最感人、最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扩大汕头红色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有此提案背景,来源于近一段时间刘智龙对汕头的充分考察和了解。“短短这4个月,我至少带了4个澳门青年团来汕头参观。”祖籍潮汕的刘智龙毫不掩饰对汕头的熟悉。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不仅令汕头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温暖,也令他们这些侨胞感到振奋。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邀请下,刘智龙多次带队率领澳门的年轻人来到汕头参观学习。
而正是多次的参观走访,令刘智龙意识到,潮汕地区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底蕴,若能够开发利用好,这是一张很好的“侨牌”优势,能够让海外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祖国、了解家乡。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海外侨胞以为回一趟潮汕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殊不知现在交通便利,来一趟潮汕是非常方便的。”刘智龙直言,虽然潮商在外名声斐然,但是还是有许多年轻人不曾来过潮汕,总以为来一趟很困难,直到近期他带队来汕头,许多澳门年轻人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汕头并没有那么遥远。
“潮汕地区的非遗文化以及美食都给许多澳门年轻人带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亚青会即将在汕头举办,我觉得这对汕头的发展将会是一次巨大飞跃。”刘智龙告诉记者,每个年轻人看到亚青会场馆都非常震撼,不禁感叹“中国速度”。尤其是亚青会场馆在赛后移交汕头大学使用这一决策,也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赞许。
“汕头需要人才,而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是引入人才的前提。”刘智龙说,在举办亚青会的契机下,不仅带动了汕头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还能为汕头大学扩大校区、推动招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我们要先确保人才能够引得进,至于人才来了之后有什么感觉,能不能留下人才,这还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出台政策的努力。”刘智龙直言, 他经常回汕头,每一次回来都能感觉到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不是说特别巨大,但给我一种汕头在慢慢进步的感觉。”
他建议,汕头要看清自身发展的优劣势,不与他人比强项,而学会把握自身优势去做大做强特区文章。作为汕头市政协委员,他也将继续鼓励引导更多的澳门同胞参与到汕头的建设中,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