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何敬麟、林笑雲、高開賢、蕭志偉、劉藝良、崔世平、施家倫。

七代表建言灣區高速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宜訂規則對接機制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何敬麟、施家倫、高開賢、崔世平、林笑雲、劉藝良提出“關於加強大灣區城市合作迸發,推動大灣區高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他們建議從機制創新到政策互通,逐步實現大灣區的規則制度對接新突破,不斷為“頂層設計”提供精準有效的解決方案,為大灣區的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他們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正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具備落實“內外雙循環”戰略的基礎,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但粵港澳三地長期以來經常受限於三地不同的法律及制度,影響了經濟合作、項目互認、資金流動等要素。

市場融資更國際化

為此,他們建議一是協同大灣區各城市錯位發展,創新大灣區金融佈局。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以及基礎建設投資,都需大量資本投入。建議支持澳門建設人民幣數字證券交易所,建議在符合國家金融監管及資本項目下,對內地與港澳跨境資金實施更為靈活的政策,以配合國家對外開放和大灣區的高速發展,讓市場融資更趨國際化,助力國家引領新格局。

產業互補迸發動力

二是加強粵港澳合作,探索以產業合作提升大灣區戰略發展。建議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和大灣區建設遠景目標的角度,結合粵港澳合作在產業及制度優勢的策略上,挖掘合適的項目發展,發揮“築巢引鳳”的作用,實現產業互補,讓灣區城市的體制活力、市場動力聯合迸發,以產業合作來加速三地的融合發展,共同加快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成為大灣區合作創新的“試驗田”。

三是建立機構探索大灣區發展的規則對接機制,執行與落實大灣區建設。建議構建規則對接的職能機構、顧問機構及常設執行及研究機構,通過深入探索三地在法律、制度及規則對接上如何發揮獨特優勢,把促進要素跨境流動的體制機制創新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點突破領域。

其它新聞
灣區數字經濟協籌委訪何厚鏵 劉智龍等出席拜訪 劉藝良等六人代倡穗澳合作促“雙城聯動” 劉智龍出席澳門童軍總會成立三十八周年會慶聯歡晚宴 澳區人大代表專題調研組海南調研(三 ) “横琴·菁彩说”系列活动 ——刘智龙分享澳门手信转“型”记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劉藝良:會晤為中美關係發展指明正確的歷史方向 刘艺良:中国共产党还将带领我们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鼓励澳门的企业多到横琴,到大湾区去做实业、做产业 建党百年,港澳见证 :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一国两制”,就没有港澳的繁荣稳定 劉藝良、劉智龍出席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二十二週年慶祝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