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通關效率 配合灣區發展
劉藝良倡拱關研創新通關模式
【本報消息】隨着橫琴新口岸去年正式開通,青茂口岸有望今年內啟用,珠澳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將進一步促進澳珠兩地民生、經貿交往,有利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認為,在中央支持下,現時粵澳多個口岸通關工作銜接得不錯,通關效率不斷提升,便利了兩地人員往來與交流合作。他建議研究進一步創新拱北口岸通關模式的可行性,參考現行的創新通關模式,強化科技通關,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以配合未來大灣區發展的需要。
設計更便利驗放廳
現時橫琴口岸的永久車道工程正在進行中,劉藝良稱,隨着橫琴開發的不斷深入以及單、雙牌車的數量不斷增加,可預見未來經橫琴口岸車道通關的車輛越來越多,有不少意見希望提升車道的通關效率。他指出,由於現時橫琴口岸臨時車道沒有創新通關模式條件,期望永久車道加快建設進度,同時能夠實現類似旅檢大廳“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通關模式及設計更便利的隨車人員驗放廳。認為橫琴口岸為配合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整個環境配套設施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周邊交通及口岸道路標識,以打造適應新時代發展和橫琴新定位的現代化口岸。
推動科技優化口岸
青茂口岸將於年內啟用,劉藝良表示,相鄰的拱北口岸已使用二十多年,車道、出入境大廳等通關環境需要優化重整。幾年前已有意見提出優化,但該口岸通關壓力大,相信要待青茂口岸正式啟用及分流通關人流後,才有條件重新裝修。近期他收到好多意見希望重新規劃,參考港珠澳大橋口岸、橫琴口岸、青茂口岸“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通關模式,或者推動單邊驗放,相信能大大提升通關效率,同時節省緊張的人力資源。他坦言,有關建議需要粵澳雙方研究可行性,並提請中央統籌安排,但隨大灣區各城市交往密切,以及創新通關模式在多個口岸試行成功,希望可以藉拱北口岸優化工程的契機,進一步推動科技通關,提升通關效率。(转自2021年4月12日《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