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聞報: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來,與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之關係?
劉藝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偉大貢獻。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國家的偉大貢獻,體現在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後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淩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這些變化是包括澳門人在內的全體華夏兒女真真切切體會到的巨變。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體現在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又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現在的中國早就已經自強、自信的昂首和世界對話,中華民族不僅站起來富起來更加強大起來。
▲劉藝良近照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的中國如此發展進步的社會、精彩繁榮的經濟、高質量且不斷改善的生活水平,更不會有顯著提高的國際地位。
環球新聞報:作為澳門人,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給您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劉藝良:作為澳門人,同時還是一名僑眷,對黨領導下的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有深刻體會,對黨和國家為全體國民甚至全世界華夏兒女帶來的自豪感、幸福感和獲得感感受至深。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澳門特色”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就沒有今天如此繁榮穩定、安居樂業的澳門。舉例說,澳門地域狹小,資源有限,一直與內地及香港保持著密切聯繫,但是澳門人應該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有一座世紀跨海大橋跨越珠江口直達香港。現在的澳門街道上,不僅有澳門單牌車,還有香港單牌車,港澳雙牌車,甚至香港、澳門、粵澳/粵港三牌車在行駛。這種奇妙的景象,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強大祖國,是不可能會實現的,這種自豪感前所未有。同時,越來越多的澳門人出國時候,不再用葡國護照作為旅行證件,而是使用澳門特區護照,因為澳門人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國家的強大,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遇到風險,都會堅信我們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在保護他們,這份彌足珍貴的安全感同樣來自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潮流,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學、深海探測、超級計算、北斗導航、大飛機製造、高鐵等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基礎設施現代化躍居世界前列,高鐵總里程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最大5G網路等。
如今的澳門人,從來沒有這樣幸福,出了關口就可以便利搭乘動車、高鐵前往全國各地,可以享受國家的各項支持和優惠在內地創業安居,可以因應國家的自由行政策在澳門將生意做的越來越紅火。這些獲得感、幸福感都是實實在在的,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環球新聞報:您對中國共產黨的總體評價是什麼?
劉藝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贏得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引領中華民族重回輝煌,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軌跡,也在世界歷史上留下驚人壯舉和深刻印記,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在沒有現成教科書可供學習、沒有成熟發展模式可供借鑒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歷經艱難坎坷,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完善發展,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
同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加強黨的建設,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了強大組織力、行動力和生命力。
◆劉藝良先生簡介
劉藝良,祖籍廣東潮州,印尼僑屬,工商管理碩士,澳門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上世紀80年代,劉藝良先生抓住時機,成立了創世地產實業有限公司,從房地產買賣、物業管理做起,後來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大廈,事業由此起步。三十多年過去了,創世地產發展成為擁有二十多間獨資及聯營企業的創世企業集團,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及策劃銷售、文化創意、高新科技、物業管理、酒店、基建投資及出入口貿易、食品製造、餐飲、金融、電業、燃油、林業、傢具設備等,並且正在向金融教育、多媒體、會展、高科技、大型商場營運等領域拓展,業務覆蓋澳門及內地多個省市。
劉藝良還積極參政議政及投身社會建設,其現任主要社會職務包括: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副主席、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澳門特區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澳門特區政府勳章、獎章提名委員會委會、澳門特別行政區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紀律監察委員會委員、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咨詢會主席、澳門歸僑總會永遠會長、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澳門潮屬社團總會主席、澳門地產業總商會常務副會長、澳門物業管理業商會永遠會長、澳門同善堂副主席、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副理事長、珠海邊檢總站特邀監督員、拱北海關特邀監督員、珠海市政府口岸通關事務特邀顧問、澳門與內地多間大中學校校董及發展基金會成員。
曾榮獲澳門特區工商功績勳章、德國工商榮譽獎狀、澳門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全球傑出華人獎、潮州市榮譽市民、珠海市榮譽市民等。
(轉自2021年6月25日《環球新聞報》)